風塵僕僕到了台中, 在11月的太陽之下轉播了差不多一個星期的洲際盃比賽. 中華隊從一開始對義大利慘遭滑鐵盧,防守失誤幾乎是場場出現,直到以火哥為最佳男主角,鏞基為最佳男配角打敗韓國
後來在一片猜測聲中打敗古巴,到最終完封日本拿下第三名.. 這一個過程真是冷暖自知. 中華隊的隊形也漸漸趨于完整. 失誤也不再是和中華隊形影不離. 當然, 一開始旅外選手是中華隊重要的基石. 君不見陳鏞基,耿伯軒,増菘瑋常常有機會扮演關鍵人物
當然,本土選手也日漸有所發揮,整體戰力於焉成型
中華隊在洲際盃之後,加上到日本參加亞洲職棒大賽拿下出色成績的La New熊隊的球員,以及林威助,姜建銘和小小郭等人的助拳,使得這一支亞運夢幻隊未映先轟動..
在杜哈--中華健兒的表現在公司同事日以繼夜的轉播中,呈現在觀眾眼前.. 當然, 棒球場上也不例外. 過了韓國這一關,有一種壓力釋放一大半的感覺. 鏞基的雙響砲,兩位投手的聯手出擊. 直到最後林智盛打出再見穿越安打--我第一次轉播到跪在轉播室的地板上,看著我所熟悉的中華隊勇奪金牌. 高崎健太郎灑下英雄淚. 雖不致勝王敗寇,畢竟雙方都拼足了每一分力..但是心理想的是--這一下就像Turbo的洩壓
中華隊終於如釋重負了!
這一段期間,我的觀察是: 我們的基層以及系統都一定要加強再加強. 不能在原地踏步,故步自封. 為培養更多的好選手,投資決不可少. 選手以出國打拼為職志,我認為無可厚非. 若是國內也有很好的環境,讓選手有更安心的發展管道, 當然,外加優渥的條件留住好手. 也許,選手在出走之前會有多一點考慮
此外, 當外籍戰力進駐國內的球場時, 這正是國內選手投打加強的機會. 有了一而再,再而三的相互砥礪, 球速才會更快, 變化球的角度才會更刁鑽,棒頭的速度也才會更出色,同時,左投有一天也不會再是中華隊的罩門
但是,當球團準備引進外籍戰力時,也更要要求質量並重.
在這個2千3百萬人的島嶼上,不論是因為王董,曹董,郭董以及陳董而對棒球關心甚至投入的朋友不在少數. 我們有球探眼中資質優異的選手.若缺乏好的培訓系統,高張力的競爭環境,以及知人善任,而不是一再的探討球員底限,由於過度使用而導致選手運動生命縮短的出賽方式.. 加上目前對整體職棒活動的拉抬,讓球團可以再有因為La New的成功再度思考自己所走的路線是否正確的機會
我們的棒球運動再亞運鍍金之後,必定有一波反彈的漲勢. 而事在人為.. 大環境的氛圍已經形成, 接著,就看主事者的態度和作法了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常富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