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運動競技的範疇之中,身裁矮小的選手總是容易為人忽略。
但是他們的雄心和目標可絲毫不因為身高體重的影響而打折扣。
看看現在的Dustin pedroia, Jose Altuve,和前世界大賽MVP David Eckstein,個個都是身高不到六尺,除了身懷絶(球)技,還用打死不退的態度一再地在球場上展現他們過人的價值
在大聯盟浩瀚的洪流之中,這樣的選手自然曾經出現過。正好,今年的明星賽是在紐約大都會的主場舉辦的,這也勾起了許多資深球迷對1964年的明星賽的回憶。比賽中的主角和今天的主題正好不謀而合。
那也是上一次大聯盟的明星賽在大都會主場舉行的時候。
可是,這場在Shea Stadium的比賽中最耀眼的明星,不是名人堂選手Roberto Clemente, 也不是 Willie Mays, Juan Marichal, 而是最不起眼的費城人隊右外野手Johnny Callison.
當年不相信自己能夠在大聯盟找到定位的他,克服了家庭父母親的漠不關心,得到了老師和高中棒球教練在精神和物資,乃至三餐的大力相挺之下,最後在籃球,美式足球和棒球中選擇了後者。也許他是在有點不情願,和出於感恩的情況下以美金四千元的代價和白襪隊簽下了合約,但這終究提供了一個和其他選手在最高殿堂一爭高下的機會。
在球探眼中相當有前景的他曾一度被"小時候胖"的表現沖昏了頭。但是,很快地,他知道他把一切看的太簡單了。
"一開始,我覺得棒球並不困難;不就是用球棒把球打遠嗎?"他說。"我努力地在春訓想打全壘打,只因為我希望被教練重用。直到我被名人堂左投Warren Spahn 的曲球給三振的時候,我才發現我真的像隻井底的青蛙"
在球場上表現跌跌撞撞,Callison為了增加收入,到中南美洲和其他球員在冬季聯盟出賽時,除了九小時的比賽車程,還要忍受發育特別好的蟑螂,老鼠。正當情況已經蕩到谷底時,更糟的消息被當地的報紙揭露了:他被交易到國家聯盟戰績最差的費城人隊去了。
然而,這也是他棒球生涯的轉捩點。
從改變打擊動作開始,到球隊進入戰績反彈;一切都朝向正面邁進。在球隊的努力和交易之後,費城人不再是笑柄, 反倒是搖身一變成為敬畏的對手! 可惜的是1964年費城人準備揮軍季後賽,卻在九月出現崩盤, 而錯過了世界大賽
身高勉強算是175公分的他,一度體重只有70公斤多一點;以這樣的體型可以連續兩個球季締造至少打出三十隻全壘打,敲進百分打點的表現實屬難得。更恐怖的是在和Roberto Clemente同一個世代的他曾經接連四個球季的外野助殺次數高居國聯第一!
雖然常常被拿來和Mickey Mantle做比較,但是Callison可不是名人堂球員。在1964年的明星賽,當他用借來的球棒打出再見三分全壘打的時候,我相信在他的世界裡,所有的努力就像連接到成功的彩虹,再也不是黑白交織的血淚電影了。
也許不是每一個選手的職業運動之路都很順遂. 命運乖舛的Callison後來也從事過二手車業務員,酒保….等等工作. 但是只要目標明確, 願意付出努力, 即使先天條件和後天環境都不盡人意, 只要不輕言放棄, 相信和成功和你只會越走越近.
留言列表